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体育、教育、文化的重要论述,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以“传承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的中国科协年度重要学术会议“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于10月29日在上海体育学院线上线下隆重召开。大会设置1个线下主会场、45个线上分会场、50余个微信交流群,有来自全国3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体育管理部门等的2400多名专家学者、非遗展演人员共襄盛会。其中,全国15所高校的500余名非遗展演人员,精彩汇演34种体育非遗技艺。大会与会人数之巨、涉及单位之众、设置会场之多、覆盖项目之广、举办形式之新,均创分会历届会议之最。
大会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主办,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名誉院长连辑,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战略规划与实施办公室主任祝莉,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上海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赵光圣,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高德毅、驻会副主任陈其昌,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副书记潘勤,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科研所所长孙麒麟教授,兰州理工大学李重申教授,上海体育学院邱丕相教授,湖北省武术协会主席蔡仲林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分社范峰社长,深圳大学陈小蓉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2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潘勤副书记的主持下拉开序幕。李崟书记在欢迎辞中回顾了我校近年来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而开展的系列体育非遗工作,并提出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引,依托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平台,协同全国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入推进中国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工作,使体育非遗不仅加快专业学科建设步伐,推动建设体育高质量教育体系,还要广泛服务市民身体健康,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更要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开幕式上,荣新江会长揭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体育卫生研究会;高德毅主任和潘勤副书记揭牌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基地及邱丕相工作室,陈其昌副主任向邱丕相教授颁授聘书;赵光圣局长和孙麒麟所长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丝绸之路体育研究所揭牌,祝莉主任为李重申教授颁授名誉所长聘书;高德毅主任、赵光圣局长、陈其昌副主任、孙麒麟所长、李崟书记、邱丕相教授,共同发布《武藏》。高端平台的成立和大型丛书的发布,从体育、教育、文化等不同维度,全面展现出大会主办方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引领,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党中央精神的深刻贯彻,对国家战略的深入落实,对时代需求的及时响应,对人民期盼的热切回复,对历史使命的勇敢担当。
大会云集了全国15所会议承办高校的500余名非遗展演人员,精彩汇演华拳、八卦掌、岳家拳、八极拳、梅花拳、螳螂拳、咏春拳、武当武术、峨眉武术、少林武术、虎鹤双形拳、傅山太极拳、洪洞通背拳、太祖梅花枪、双手剑、湛卢剑、苗刀、石锁、摔马跤、摆手舞、肉连响、竹马等34种体育非遗技艺,以数字传播的形式,生动呈现了中国体育非遗的多样性、活态性、时空性,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精神内蕴、生活方式,深层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中国特色,从体育非遗视角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
大会设置了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墙报交流、书面交流的学术交流形式。在大会报告环节,连辑院长以《“武德”是武术非遗的灵魂》为题,深刻阐释了中华武术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互构,认为武德是中国“德”文化在“武”领域的写照,统领着武术,而武术则是武德的外化;武术当前主要以文化遗产传承、再现、发展的形式展现,以教育、体育、艺术、大健康、民俗等样式活态传承,具有鲜明时代性;“忠、诚、仁、义、勇、专、精、恒”是武术非遗的灵魂。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以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等多方面重要论述的深切回应,也是从武术非遗的视角对这些重要论述的深入解读。
在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环节,大会聚焦“传承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1009篇论文作者围绕体育非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10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通过45个线上分会场和50余个微信交流群,进行了300场专题报告、300篇墙报交流、409篇书面交流。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研讨和60位会场主持人的精彩点评,大会取得重要共识:中国体育非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和智慧结晶,要努力将其融入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各领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充分激活、全面焕发其内蕴的与新时代要求相吻合的价值指向、精神意蕴、文化内涵、健康理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上海体育学院作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挂靠单位、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建设单位、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主席单位,近年来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体育非遗的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推广传播、决策咨询等工作,于2019年成立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并启动大型丛书《武藏》、高校教材《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科普图书《非遗体育健身法》等的编撰工作,创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品牌会议,多项决策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领导批示、指示和关心,不断推动中国体育非遗更好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彰显中国价值、传递中国精神,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力量。
大会充分调动全国高校体育非遗力量,得到相关高校部门的踊跃支持。上海体育学院澳门新莆京7906not、武汉体育学院澳门新莆京7906not、成都体育学院澳门新莆京7906not、西安体育学院澳门新莆京7906not、广州体育学院澳门新莆京7906not、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武术系、山东体育学院澳门新莆京7906not、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等15家承办单位,以及协办方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武术博物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武术通史研究与编纂》课题组,群策群力,为大会筹办建言献策,彰显出中国体育非遗的强大号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初步构建起中国体育非遗的高校共同体,极大提升了中国体育非遗的学术影响力、学科关注度、社会显示度。
大会受到众多专家、学者、参会代表的广泛好评,认为规模大、品质高、内容多、形式新、影响深,既是对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的深情献礼,也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汇集全国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集体智慧,共研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场盛会。
[撰稿/李守培、杨青 摄影/杨青、刘思琪]
[报送单位/澳门新莆京7906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