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澳门新莆京7906not!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澳门新莆京7906not2014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

日期:2014-06-12 阅读:

2014年6月11日,上海体育学院澳门新莆京7906not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博士生论文答辩会如期举行。答辩委员会由3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教授、4名校外专家(湖北大学蔡仲林教授、复旦大学陆根秀教授、南京体育学院于翠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云龙教授)、11名校内专家组成。答辩会上,5名博士研究生分别从人类学、跨文化传播学、运动人体科学、历史学等不同视角报告了他们对武术的创新研究。

 

王会儒提交答辩的论文是《太极健骨操对中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干预方案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高危流行病症,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何攻克老年性骨质疏松,就成为该文的出发点。该研究以147名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志愿者为实验对象,根据志愿者居住地随机分为太极健骨操组、太极拳组和对照组,选取人体骨密度、反应时、肌力、灵活性和平衡能力、身体功能等指标,通过12个月新编太极健骨操的运动干预,进行了实验前后的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太极健骨操对中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有着明显的干预疗效。

 

唐芒果提交答辩的论文是《武术职业变迁研究》。武术职业是社会对武术的需求,从中可透视武术与社会的互动、折射武术的历史发展。为此,该论文聚焦武术职业,将“武术文化史”的研究与武术的“职业变迁”研究融合,归纳了二千多年武术职业的变迁,展示出武术职业的整体变化趋势,分析了“武术职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因,提出了保护、规范和发展当代武术职业教育的思路,对丰富武术理论、加快武术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花家涛提交答辩的论文是《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以彝族摔跤为个案》。在19世纪人们还着魔于历史而今已进入空间的纪元,“空间”成为热门学术概念之后,如何审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空间问题,即成为该文的出发点。对此,该文以西方人类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体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为主线,以彝族摔跤为个案,分析了彝族摔跤在“政治、精神、社会”空间实现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自我认同的文化实践,并将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归结为“武的管理”,对民族地区的体育民生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法国留学生柯文提交答辩的论文是《中国气功文化在西方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以法国为例》。文化交流是增进彼此文化认同,实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有效途径。该文立足跨文化传播视角,从中国气功文化的理论基础、养生之道、气的形成、思想体系和练习要领等切入,对法国气功练习者的气功学习内容、学习渠道、练习时间、动机,效果,以及法国气功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开展传播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气功在法国社会开展的基本情况,对于有关部门制订中国气功国际传播和推广具有参考价值。

 

越南留学生阮友龙提交答辩的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越南武术》。文化生产与消费是实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对新文化形态的认同是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构建的。该论文结合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阴阳、道气、五行和儒、释,道等进行了阐释,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分析了越南武术的文化特征,提炼了越南武术的文化精神,挖掘了越南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越南武术现代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对越南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与会专家肯定了5名博士生的创新研究,并书写的规范、观点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有益建议。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后决定,5位博士生的研究达到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上海体育学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

 

[作者/韩红雨、段丽梅]

[摄影/徐冬根、黄友德]